王明钦 | 薪火之传:范文澜与河南大学
记:“生生而不已,化化而无穷。故如薪火之传,不知其尽也。”在河南大学110余年的时光岁月中,虽然时光飞逝荏苒,岁月车轮滚滚,我们始终无法忘却自己的来路。我们始终听得到历史的回响,始终记得一辈又一辈先贤们的谆谆教诲,始终追寻着河大人文精神的真谛。其中,有一位先辈
记:“生生而不已,化化而无穷。故如薪火之传,不知其尽也。”在河南大学110余年的时光岁月中,虽然时光飞逝荏苒,岁月车轮滚滚,我们始终无法忘却自己的来路。我们始终听得到历史的回响,始终记得一辈又一辈先贤们的谆谆教诲,始终追寻着河大人文精神的真谛。其中,有一位先辈
幼时读私塾,1907年考入绍兴高等小学堂,1909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堂(今浦东中学新建教学楼名为“文澜楼”),1910年转入杭州安定中学堂,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,1914年又考入北京大学文本科国学门(校长蔡元培,文科学长陈独秀)。
范先生说:他懂得历史发展和人情世事关联转变的辩证关系,比如“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,“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”等等,法家的“术”,兵家的奇”等权诈思想,都源于老子学说。
新文化运动时期,是中国文化的阵痛期,当时的文化旗手们几乎一边倒地“揭批”传统文化,我们耳熟能详的是“打孔家店”,实际上,包括胡适、梁启超、钱玄同等人,都把封建文化的根子指向道家。